民进江夏区工委综合支部吴洪芳
9月19-22日我第一次参加了我们民进综合支部的外出红色教育活动,学习参观上海民进成立旧址,中共一大会址,淞沪抗战纪念馆,苏州王绍鏊纪念馆,无锡赵朴初纪念馆。
秋天的天气风和日丽,我们一行九人坐高铁来到上海,学习的第一站是中国民主促进会成立旧址。中国民主促进会成立旧址位于上海市陕西南路235号卢湾区图书馆会心楼,1945年12月30日中国民主促进会在这里举行了第一次会员大会,并正式宣告成立,1946年1月2日,中国民主促进会第二次大会选举产生了民进第一届理事会,并一致通过了《中国民主促进会对于时局的宣言》。1999年6月17日,中国民主促进会成立旧址挂牌仪式在卢湾区图书馆举行。2004年和2008年民主成立旧址进行了建设。
我们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走进会心楼,第一层当年举行民进成立大会的会议室,会议室正前方悬挂着纪念民进第一次会员大会的紫檀木匾框,上面携刻着民进成立的日期和民进主要发起人马叙伦、王绍鏊的头像,以及出席成立大会时26位民进前辈的签名。
出了小楼,石旁边的草坪中,放置了一块纪念石碑,上面携刻着“中国民主促进会一九四五年十二月三十日成立旧址”及由民进中央原名誉主席赵朴初题写的“爱国、民主、团结、求实的” 题词。改革开放以来,民进坚持贯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与中国共产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明确参政党性质,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认真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为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新的贡献。
第二站参观中共一大会址,我们穿过人声鼎沸的街市来到了一座青砖的普通石库门老楼,兴业路76号——中共一大会址。这是我第一次来到这里,心中情不自禁地肃然起敬。就是从这幢青墙红砖的石库门内踏出了中国共产党为建立新中国历史性的第一步,虽不是惊天动地却也足以堪称开天辟地。在党旗的指引下,我们一行人进入馆内,我立刻被庄严的氛围所感染。鲜红的党旗像一片火焰般布满了我的双眼,感觉是那样的神圣和高尚。
随后我们参观了二楼的陈列馆,在这里每一位参观者都放慢脚步,眼眸中包含着追思和敬仰,用心去体会、去品味一件件展品中铭刻的光荣与辉煌。一大会址中展出的实物,从泛黄的报纸到保存完好的旧照,以及先辈穿过的旧外套无不让我们沉思和感慨。空气因为历史的重负变得凝重和肃穆,我那年轻的心随着参观的脚步越加凝重平添了一份责任。而那栩栩如生的蜡像定格了这伟大的时刻,这些仿佛又让我回到了1921年,再现了当时毛泽东等13位一大代表和共产国际代表就在这幢石库门房子里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场景。在这里,我感受到一种来自历史的信念和激情,更让我体会到党的伟大。我深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那颠扑不破的真理。

第三站我们来到了淞沪抗战纪念馆,它坐落在宝山区的临江公园里,纪念馆的入口处写着——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十六个大字,后来我才知道这是胡锦涛主席的题词,代表着中国是一个向往和平的国家!在纪念馆中珍藏着上个世纪30年代上海人民和国民党十九军并肩作战,和当时进犯上海的侵华日军进行的殊死抵抗的不平凡历史。“一二八事变”,“八一三事变”那一张一张泛黄的历史资料,被静静地安放在这里,告诉人们在70多年前这里发生过的故事:一幅幅被悬挂起来的黑白照片,又似乎在述说着上海人民在两场浩劫中的所受的伤害与耻辱;而那些躺在玻璃柜中国民党第19军用过物品貌似叙述着当时战斗的惨烈。
淞沪地区是中国首都南京的门户,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它位于长江下游,黄浦、吴淞两江汇合处,扼守长江门户,其中上海是中国最重要的的经济、金融中心和最大的国际贸易港口。日本统帅部认为,占领上海“使其丧失经济中心的技能”,“切断其对外联系”,能使中国“军队和国家丧失战斗意志”,同时直接威胁中国首都南京,以迫使中国政府尽快屈膝投降。紧接着还参观了苏州王绍鏊纪念馆,无锡赵朴初纪念馆。
通过这次学习教育活动,我们更深的了解了民进的历史,党的历史,在思想上对民进、对党又有了一次新的认识,促使我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将更加努力工作、学习,以一个民进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团结一心,共同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